2021
九月
05
【临终关怀】第一讲|临终关怀概论
张佳琴 --- 佳兰,德兰会修女
1988年在自己家中组织德兰会团体生活。德兰会会规起草人。在修会从事多年管理及培育工作。后赴美学习,获美国芝加哥天主教神学院传教学(和好与正义)硕士。期间师从台湾安宁疗护之母赵可式教授学习安宁疗护。由于母亲在堂区做临终关怀工作近四十年,深受母亲影响,几年前开始推广临终关怀。近二十年来,多从事灵修陪伴,培育培育者,带领避静等工作。
前 言
2020年夏季,正当新冠肺炎肆虐。所有的聚会,课程。交通等都停下来时,面对着肆虐的新冠肺炎,感觉上死亡就在每个人身边,人们心中不免有对瘟疫和死亡的恐慌。恰在此时,张玉芳老师邀请我在微信上讲授临终关怀课程。我们一起分析了疫情带来的影响,由于各城,各村各镇都已封路。不仅限制了神职人员去为临终者傅油,当然在某个层次上也影响到普通教友对临终者可能提供的服务。我们感受到教友们需要对临终 与死亡有正确的认识,并在神职人员不能到场,甚至也没有其他信友帮助的情况下,让基督徒能有善终。希望临终关怀这个话题的分享,能对人们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态度,来面对疾病与死亡。
我感受到主在临终关怀这个领域的邀请,也是基于我的母亲董喜梅(玛丽亚),她自开放后就在我们堂区经常性的探访病人,为教友们助善终。在两千四百多教友的堂口,近四十年的时间,母亲走进过每个有病人的家庭,去探望、照顾、陪伴病人,并在病人临终前守候,陪伴直到咽气,无论病人离开的时间是白天或夜间,直到她自己在86岁高龄善终为止。有教友称她为天国宝宝的助产士。
这个课程一经播出,就受到教友们的喜爱和欢迎,大家在收听后给予我一些非常鼓励性的回馈,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。这使得我在第二次授课时又拓展了课程的内容,包括面对疾病的态度,与如何照护病人等。
基督内亲爱的弟兄姊妹,主内平安:
从今天开始,我将跟大家分享临终关怀。
今天是第一讲:临终关怀概论
临终关怀在我们天主教会中有着非常美好的传承,在每个堂区,或者在每个有基督信徒的村庄里,不管教会团体人数多寡,大家都有给病人请终傅、探望病人,在病人临终时为他们诵经祈祷的好习惯,所以说起来临终关怀,大家或许并不陌生。
圣经雅各伯书第五章14节和15节这样说,“你们中间有患病的吗?他该请教会的长老们来,他们该为他祈祷。因主的名给他傅油,出于信德的祈祷,主必使那病人起来,而且如果他犯了罪,也必得蒙赦免。”由此可见在教会初期的基督徒们,已在利用临终关怀这个善功彼此帮助。
我会陆续跟大家分享临终关怀是什么,临终关怀关怀什么,以及如何关怀等主题。随着课程的进展,相信收听课程的你,会慢慢感受到临终关怀的重要性。
什么是临终关怀。临终关怀不只是去看望几次病人,为他请圣职人员来做傅油圣事,送圣体,一起祈祷……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们的灵性生命和灵性生活同样也需要有一个高的质量。临终关怀是在一个人生命的最后阶段,帮助他整合他的人生经验,将他自己人生的零碎经验,拼成一幅完整的、美丽的、有意义的图画。预备进入另一个新世界。
在医学止步的地方,病人的身体已经没有痊愈的希望,临终关怀是关怀病人在生命有期限的这个时期的整体的情况。临终关怀是:让死亡是有准备的、有尊严的、平和的。临终关怀,不只是为了善死,而更是为了积极的善生,是好好地整理此世这一段生命经验,为下一段生命旅程作积极的准备,犹如父母期待孩子的诞生,为即将出生的新生命做积极的准备一样。
在进入主题之前,我想跟大家做一点铺垫,就是关于中国人的健康杀手,近30年来人们死亡原因的变化。有资料统计显示,从1990年到2017年,中国人的健康杀手——慢性病,在这些年有很大的变化。资料显示,慢性病现在已经成为死亡的主要因素。在1990年的统计里,排在死亡第一位的慢性病,是下呼吸道感染,其次是新生儿疾病。第三是中风,第四是慢性阻塞性肺病,第五是先天性缺陷,六是道路交通伤害,七是缺血性心脏病,八是溺水,第九是自残,第十是腹泻病。到了2017年,排在第一个的死亡因素,也就是说死亡最多的慢性病是中风。中风从90年代的第三位到2017年跃升到了第一位。第2是缺血性心脏病;第三是慢性阻塞性肺病;那第四呢,是肺癌。肺癌在1990年的死亡因素里是排第14的,也就是说,肺癌从过去的第14位跃升到第4位。还有肝癌,肝癌在过去的第11位,现在升到第7位。再就是糖尿病。糖尿病从过去的第19位跃升到现在的第8位。抑郁症从过去的第15位升到第10位。从这些慢性病的死亡因素来看,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,已经使导致死亡的慢性疾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2岁,女性比男性高两到三岁,但人们的平均寿命是72岁。建国初期的30年,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的寿命也在延长,从40、50年代的50岁左右到90年代的70岁。而近30年物质生活虽然提高了很多,但人们的寿命并没有明显的延长。
可是,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,就是疾病的年轻化。如果大家留意的话,就会觉察到今天有一些疾病正在趋向年轻化。比如说中风(我遇到过37岁的中风病人),心脏病,各种癌症,甚至过去被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(我看到过一个资料,国内儿童患糖尿病的比例已经在逐年上升),等等。不仅是中、老年人患一些重症疾病,近些年疾病的年轻化趋势已是很明显。工作压力,食品安全、生活习惯等等,都是疾病甚至死亡渐趋年轻化的因素。
据不完全统计,近几年,国内天主教会有74位神父、修女过世,其中年龄不到50岁的占80%以上。就在今年的圣周内,十几天前,内蒙包头教区的夏若望神父突然过世,也只有56岁。
早龄化癌症及其它重症的速度增长,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地到来。
近几年来,越来越多50岁左右的病人成为了临终者的群体——有人预测过,随着科技的发展,饮食的便捷,机器代替了人类的生存。焦躁的社会为了得到满足,刺激性食物的丰盈必然带来器官寿命的减损,癌症更早地出现。而且,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。
就以近三年为例,有一位临终关怀师在这三年中送走的病人,不足65岁的占到40%多。当然,这个数据并不能代表什么。今天我想要谈论的也不是癌症的早龄化的分析。
我想要谈的是,我们身边有太多不了了之的生命,这些病人的临终是有可能被关怀与被帮助的,也是需要被关怀的。
现在,名目繁多的慢性病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因素,这也意味着,有很多的病人在死亡前,是有机会和时间享受临终关怀这一服务的。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临终关怀的文化氛围,将会协助自己的亲人获得生命的善终,如此才能使继续生存的人能够与亲人善别。在亲人过世后,没有过度的哀伤,能够健康的生活。
因此,我们学习如何更好地做临终关怀,这个爱主爱人的使徒服务就显得弥足珍贵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愿天主祝福大家。我们下期节目再会!